李咏等名人因癌去世:癌症预防与筛查指南
10月29日,悲痛消息传来,央视原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在美国去世,享年50岁。据媒体报道,李咏的葬礼已于美国时间10月28日10时(北京时间28日22时)在位于纽约的弗兰克林坎贝尔殡仪馆举行。
李咏妻子哈文微博
在此之前,还有多位名嘴也因患癌离世。
- 2009年,央视著名主持人罗京患淋巴癌去世,年仅48岁。
- 2013年,央视主持人王欢因患乳腺癌去世,年仅41岁。
- 2015年,央视主持人方静因胃癌肝转移去世,年仅44岁。
- 2017年,央视主持人肖晓琳因直肠癌转移去世,年仅55岁。
癌症真相:预防大于治疗
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、癌症科普作家李治中在“全国安全用药月”启动仪式上科普了癌症的真相。
“癌症是老年病?”
李治中说,根据《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》,中国2015年新增430万癌症病例,因癌去世的人达280万。按照这个数据,每分钟会有超过8个中国人被诊断为癌症,有5个人因癌去世。
中国的癌症发病率排名在全球第70多位,前20位几乎全都是欧美的发达国家。而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,向发达国家靠近,“未来中国癌症患者还会越来越多。”李治中解释,其核心原因就是癌症的最大风险因素是寿命。
如何预防、筛查?
“预防大于筛查大于治疗”,李治中如此排序。
癌症的风险因素很多,包括烟、酒、缺乏运动、不良饮食习惯、缺乏膳食纤维、慢性炎症、电离辐射、感染、免疫缺陷、环境污染等。
以肺癌为例,这是中国的第一大癌症“杀手”,发生率、死亡率都高居世界第一。中国虽然只有20%的人口,但是全世界超过1/3的肺癌都发生在中国。其中最大的风险因素是吸烟。
癌症能治愈吗?
李治中说,在癌症治疗史上,人类对癌症的认知发生了三次巨大的革命。当人类知道癌细胞失控地生长后,采用化疗、放疗等方法杀死肿瘤细胞。为了应对基因突变,靶向疗法随之产生。知道了癌症的免疫逃逸机制后,免疫疗法应运而生。
“癌症会越来越多,大家躲不掉。”但李治中说,在全球已经有超过3500万人带癌生存。随着通过预防、筛查、治疗手段的进步,会有越来越多的癌症被控制住,从而转变成慢性病,不再成为绝症。
科学防癌,对表自查
多位专家表示癌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,无法仅仅通过治疗来解决,要加强预防和早期治疗。
对于如何防癌,上海市东方医院放疗科主任秦庆亮认为,癌症预防的目标就是减低癌症的发生。包含减少接触致癌因素的机会,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,或是医疗技术的进步,如早期诊治,超音波、MRT或CT扫描等检验。
癌症自查症状表
- 鼻咽癌:鼻塞、鼻涕带少量血液,耳鸣、头痛。
- 胃癌:饭后胃区不适,发胀,食欲减退,黑便。
- 肝癌:食欲明显减退,腹部闷胀,消化不良,有时出现恶心、呕吐;右上腹隐痛。
- 肺癌:久治不愈的咳嗽,偶尔痰中带血丝或者胸闷,特别是烟瘾重者。
最后提醒大家:
通过改变生活方式,减少环境致癌物质接触,降低癌症发病率。
通过饮食控制,避免促进肿瘤的快速发展。
一旦肿瘤发生,必须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。